庇古效应是对凯恩斯效应的补充,与凯恩斯效应合称为实际余额效应。并解决了凯恩斯效应在流动性陷阱和投资缺乏利率弹性的条件下都不起作用的难题。
庇古效应的解释
又称“实际货币余额效应”,指物价下降所导致的实际余额的增加会刺激消费从而对经济产生一种自动调节作用的理论。它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古典静态》(1943)一文中提出,故名。庇古认为,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的下降将导致人们所持有的各种财富的实际余额增加;同时,人们进行储蓄的目的是积累同收入水平相对称的财富。因此,实际余额趋于增加的财富将提高财富对收入的比例,从而导致储蓄的下降和消费的增加、扩大总需求和国民收入水平。
又称“财富消费效应”。价格和利率水平的变化导致消费需求变化的传导和反应过程。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 Arthur Cecil, 1877—1959)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庇古认为,价格和利率水平的变化,首先造成消费者的真实货币余额(或有价证券收益)的变化和其财富的变化,进而引起消费需求的变化。当物价水平上升时,消费者拥有的货币余额的实际价值就会降低,消费者发现自己的财富减少了。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工资和价格下降会增加货币余额的实际价值,从而降低利率。利率降低会刺激投资增加,从而增加对商品的总需求,就业水平也会因此而增加。这种由于工资和价格下降间接地通过压低利率刺激总需求的效应,被称作凯恩斯效应。凯恩斯进一步认为,利率下降有一个最低限度,低于这个限度,利率不可能继续下降。因此,如果在充分就业之前,工资或价格的下降导致利率已经下降到这个最低限度,那么工资或价格的进一步下降都不会引起利率下降,也不可能刺激投资和总需求的增加。换句话,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中。然而皮古认为,工资和价格下跌引起货币余额的实际价值上升,可以直接增长对商品的总需求,而不仅仅是间接地通过对利率的压低作用。皮古的推论是,个人储蓄的目的是相对他们的收入累积一定数量的财富。换句话说,财富与收入之间有一个合意的比例关系。储蓄与财富收入比例关系成反方向运动。当工资和价格下降时,货币财富的实际价值上升,财富与收入之间的比例也随之而上升,这将导致储蓄下降。这意味着对消费品的总需求将因此而增长。皮古这一观点的理论含义是,即使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中,但只要工资率足够低就可以产生充分就业水平的总需求。
庇古效应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在1943年代提出。它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描述了消费、金融资产和物价水平之间相互关系。具体是指物价水平下降造成金融资产实际价值的增加,从而产生的消费刺激效应。
庇古效应,经济学概念,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描述了消费、金融资产和物价水平之间相互关系。即一个大价格下跌将刺激经济和创造财富效应,将创造充分就业。这就是说,随着价格下降,更多的钱成为向消费者提供的开支,其购买创造需求更多的生产,从而更多的就业机会。但这种机制是不奏效的做法。因为,如果油价下跌是陡峭的不够,许多企业将根据携带一些银行与他们,因为他们将无法偿还债务。如果秋天是渐进的,没有机构会知道它会停止和消费者和生产者将持有的现金,从而创造了流动性陷阱。这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塞·西尔提议的,被称为真正的平衡作用。
由于实际货币是名义货币存量M和价格水平P之间的一个比例,即M/P,因此,如果假设价格不变,货币数量增加仍然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作用机制
①每个人都在自己所保持的货币余额和与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支之间建立了一种符合愿望的关系;
②价格下降使他们所持有的货币的实际价值上升了;
③货币的实际余额和开支之间的理想关系被打乱了,从而个人都有多余的流动性资产的供给量;
④他们把多余的供给量部分地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
根据实际余额效应,假设经济中存在失业,那么工资的—厂降会促使物价不断下降,由此导致的消费需求的增加终将实现充分就业。也就是说,只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工资和物价具有完全弹性,经济体系在达到均衡状态时,必然会实现充分就业。
实际意义
实际余额效应对许多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提供解决办法。其中之一是著名的古典经济学的两分法。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中的货币数量决定一般价格水平,而商品与劳务的供求关系决定相对价格。因此,价格水平对单个商品的供求没有任何效应。实际余额效应否定存在这种两分法,因为任何实际余额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商品与劳务的供求。
实际余额效应会对利率降低会刺激投资增加,从而增加对商品的总需求,就业水平也会因此而增加。这种由于工资和价格下降间接地通过压低利率刺激总需求的效应,被称作凯恩斯效应。凯恩斯进一步认为,利率下降有一个最低限度,低于这个限度,利率不可能继续下降。因此,如果在充分就业之前,工资或价格的下降导致利率已经下降到这个最低限度,那么工资或价格的进一步下降都不会引起利率下降,也不可能刺激投资和总需求的增加。
解决了凯恩斯效应在流动性陷阱和投资缺乏利率弹性两种情况下不起作用的难题,从而论证了在价格和工资可以自由升降的情况下,经济能够自动回复到均衡状态,并将凯恩斯学派模式中低于充分就业非均衡归因于价格刚性。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庇古效应的名词解释(庇古效应和凯恩斯效应)”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